牙口好胃口就好,随着人们饮食越来越精细化,再加上工作较繁忙,很少注重于口腔健康和卫生。即使牙齿不好也一直拖着不管,牙齿不好不仅仅降低咀嚼能力,而且也增加患牙齿疾病风险,甚至增加患呼吸道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老年痴呆症几率。
为什么牙齿不好会损害心血管?
经过研究表明,重度牙周炎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高危独立因素。因为在牙齿表面分布着大量菌群,致病菌不仅仅扰乱口腔菌群环境,而且也会传入牙周组织上的屏障,跟随血液循环扩少到身体各个部位,从而引发多种疾病。牙周炎患者内皮功能已发生障碍,使得颈动脉中层以及内膜逐渐增厚,升高动脉钙化水平,从而增加患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风险,甚至会造成周围血管病。口腔中的致病菌可跟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各个部位扩散,破坏血管内皮细胞,诱发炎症,导致不稳定性斑块,甚至诱发急性心肌缺血。由此可见,牙周炎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,增加患细菌性心内膜炎风险。
如何保护牙齿?
1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
巴氏刷牙法是最为标准的刷牙方式,刷毛跟牙齿表面呈45度角,沿着牙龈方向放,轻轻的在牙龈和牙齿交界处颤动刷。培养早晚刷牙的好习惯,特别是睡觉前刷牙至关重要,每次刷牙时间不能少于三分钟,保证牙齿每个面都要刷到。
2、正确用牙线
牙线能帮助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,先拿一根15~20厘米的牙线且打结,用食指和拇指绷紧线圈,两手之间差1~1.5厘米,再把牙线放在两牙间轻轻的拉拽,这样能轻松去除牙齿上的牙菌斑。
3、漱口
若口腔中有伤口或受到感染,可听从医生建议正确用漱口水,能防止口腔中致病菌繁殖,同时也能缓解口臭,维持口气清新。值得一提的是,漱口不能替代刷牙。
4、洗牙
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洗牙,至少每6个小时洗牙一次,能预防牙周疾病,维持口腔健康。尤其是牙龈肿胀和刷牙时出血、女性备孕前、镶牙和牙周治疗前、矫正牙之前都要洗牙。另外,若发现牙齿上有黑点或发黄、牙齿上有色素沉着和色斑等应及早去医院洗牙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洗牙,凡是患有血液系统疾病、有出血倾向、血压和血糖控制不稳以及长时间服用抗凝药物的人不能洗牙。
由此可见,牙齿不好会影响全身,所以应好好呵护牙齿,积极治疗口腔问题。中老年人应及时解决牙齿缺失,牙齿缺失不仅仅影响咀嚼功能,使得食物没有充分咀嚼而进入肠胃,增加肠道负担,导致肠胃功能紊乱,而且也会导致营养不良,降低晚年生活质量,所以缺牙时应及时补牙或镶牙。另外,多练习咀嚼功能,如咀嚼花生以及芹菜等,不仅仅清洁牙齿表面,而且也能增强牙齿坚固性。